图书信息Film and TV culture 当前位置:图书专区>全部图书>无力悲伤:集体行为的原理

无力悲伤:集体行为的原理

作者:(德)亚历山大·米切利希 玛格丽特·米切利希 著 杨惠 韩魏 译

“世图心理”:精神分析学家米切利希夫妇以精神分析为尺,量人性、量社会、量文明。国内知名心理学家童俊、李小龙、李孟潮倾情作序推荐!

图书编号:ISBN 978-7-5192-4866-6


出版日期: 2018-11-1


分类: 心理咨询与治疗

定价:59.8

简介/ Introduction

《无力悲伤:集体行为的原理》是一本精神分析领域的经典著作。作者米切利希夫妇在社会观察中发现,战后德国人民主要表现出两种行为模式: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否认、隔离纳粹历史;积极投入经济建设,漠不关心民主政治。作者认为,正是对过去的否认造成了现今德国人在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无所作为。以此为切入点,作者论述了禁忌、偏见心理、身份认同、人类对文明的适应、道德的相对化、自我的发展等人类生存问题,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社会的图景:人的批判意识、共情能力、智识达到很高水平,新自我、新道德、新权威、新认同业已建立起来。 阅读本书,你将知道: 为什么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心理否认反而促进了德国厨具制造业的繁荣? 为什么二战后,教师这一职业从德国人“曰取想从事的职业”榜单上消失了? 为什么说“人对待人像狼对狼一样”反而是在颂扬人性之善? 为什么说为了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不只要鼓励孩子表达爱意,还要鼓励孩子表达恨意? 如果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个体进行的心理疗愈,那么米切利希夫妇及其所写的这本书则更像是针对一个国家进行的心理疗愈。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的广泛讨论,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作者/ Author

亚历山大·米切利希(1908—1982),德国心理学家。1960年,亚历山大和他的妻子一起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研究所,致力于身心医学研究。他从1966年到1973年于法兰克福大学任心理学教授一职。1969年,亚历山大被授予德国书业和平奖。1973年,亚历山大被授予慕尼黑文化奖和威廉·洛伊施纳奖。

玛格丽特·米切利希(1917—2012),德国心理学家,被誉为“德国精神分析的大夫人”,主要研究女性权利、女性性征和战后德国的国民心理。玛格丽特于1990年被授予法兰克福荣誉市民奖,2001年获得联邦十字勋章,2005年获得法兰克福市托尼·圣德奖。

LOADING...